2025-08-25 15:31:24
微信扫一扫
朱泥石瓢 王寅春 制
石瓢壶,堪称紫砂界“永不过时”的经典器型。其诞生源于陈曼生的文人巧思,为了便于壶面刻绘,他将扇面之形倒置融入壶体,巧妙构筑出上敛下舒的锥形结构。
这一设计,基本确定了石瓢壶下大上小的锥形体结构,无论后世如何演变,始终延续着这一基本形态。
众所周知,能以人名直接命名的紫砂作品都是壶中经典。而“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从创制开始至今,是每个制壶艺人入门的基础壶型。陈曼生在创制石瓢壶时,在其上留下了的文人意趣的文化基因,使之后每一个制壶高手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创作出各式各样各具风格的石瓢作品,但是能留下名字的却寥若晨星。
寅春石瓢·摹
所以,能以人命名的石瓢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试问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哪一个不是备受无数茶人壶友追捧和无数紫砂艺人争相仿制的时代典范?寅春石瓢也不另外。
我们在今年五月复刻上新过一款寅春玉璧,在《璞玉终成璧丨一位不识字紫砂巨匠的人生逆袭》一文中系统讲述了王寅春这位紫砂全才的传奇一生。大手大脚、大字不识一个的他,却能以既快又好地出手做出众多小巧精美的紫砂名器,其背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所达到的技艺水准也着实令人叹服。寅春石瓢正是具有王寅春典型艺术特色的一件精品。
寅春石瓢·摹
这件石瓢神韵显而工巧藏,既有石瓢的古朴之味,又通过线面的提升,内蕴 “挺拔如峰” 的艺术张力和气势。一弯流,消解了石瓢的刚硬,展现出柔绵与圆融的气质,气与势于此达到一种刚柔相济之美。
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石瓢壶最常见的三足底一改为圈足底,使得小巧朴雅的壶身在视觉上不会显得呆板厚重,透出了朱泥的俊秀与灵动,泥、型、韵在王寅春的手里形成了完美自洽与融合,达成高度统一。他不囿于前人范式,在传承中注入独创精神,正是这种兼容并蓄、敢于变革的制壶理念,也是王寅春艺术精神的见证。
壶型可传,文化亦可传。从曼生到子冶,再到王寅春、顾景舟等等,一把石瓢贯穿了紫砂艺术的传承创新之路,映照出一代代制壶人如何摹古中开新,最终让紫砂艺术的生命力,始终如泉奔涌、生生不息。
2025年8月25日-9月3日
上新期间享首发优惠
微信扫一扫